找到相关内容1102篇,用时3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白居易诗中庄禅合论之底蕴

    公案:  (从谂)异日问南泉:「如何是道」,南泉曰:「平常心是道」。师曰:「还可趣向否﹖」南泉曰:「拟向即乖。」师曰:「不拟时如何知是道。」南泉曰:「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若是真达不疑之道...禅,竺干先生指归也。」(注 6)可惜晁迥此说历来都承应者,直到孙昌武先生才在此庄禅合流上着意。综观唐宋以降,有关白诗入禅入道之间的评论约有三端:  肯定白居易禅佛修养者  从唐李绅<题白乐天文集>...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174034.html
  • 《心灵环保》——济群法师

    人性并不存在先天的善恶之分。如果说人性是善的,那么罪恶现象从何而来?如果说人性是恶的,那么道德又从何建立?因而佛法认为人性是的。在我们的心里,既有善的力量,也有不善的力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开发、去...唯识宗的修行里,有四种如实智,只有经过如理的思维之后,我们对世界才能达成真实的认识,才有可能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因此,佛法的修行应该从分别而不是分别入手。很多人学佛之初,看了两个禅宗公案...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20576077.html
  • 原始佛教读书会:相应部选读 第二单元:天子相应

    陈述像是烦恼的息灭,苦的息灭,贪、嗔、痴的息灭等等,比较正面的陈述就是清凉啦、寂静啦这一类的。至于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状态”、“生活状态”?似乎就没有一个具体的描述。而且所谓“十四”,有一个是“...《阿含经》就是《大正藏》第二册,263页,A栏,1004经。南传我们直接看偈诵的部分,就是,“有子依子喜,牛主依牛喜,人喜依四依,依即喜”;北传的,也就是汉译的,它就是,“母子更相喜,牛主乐其牛”...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82877132.html
  • 阿含经导读

    像是荒芜的沙漠,这是束人的枷锁,使人困惑、沮丧、忧悔和痛苦;不能使人得到和平与知识,不能导向寂静、智慧和解脱;对于修习梵行及消除炽热的烦恼,是毫无价值的!”这就是佛经中常说的“十四”或称作为“十四...、净教、归、法归、法藏、藏、教法,传教、趣、教、传、来。阿含一词,意指传承之教说,或传承佛陀教法之圣典;有时与法(梵文bharma)同义。   称阿含为《阿含经》乃是中国古来之习惯,通常系指原始...

    郁永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35177182.html
  • 六朝形神之争

    时代,教团内部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中阿含》卷六十《箭喻经》提到十四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其中就包括了灵魂与肉体同一还是分离、如来是否永生等相关问题,佛陀对此一概不予肯定亦不予否定,称为“十四”。到部派佛教时期,问题被尖锐地提出来:“我若实,谁于生死轮回诸趣,谁复厌苦求趣涅槃?” 为了圆通佛法,部派佛教时出现了“补特伽罗”说。其中,说一切有部主张万物皆刹那生灭,一切诸法都不能从前世转至后世,但可立一...

    刘立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23278263.html
  • 佛教的智慧与儒家的明

    是名“智慧”;能善分别十二部经阴入界等因果字义、毗婆舍那舍摩他相、上中下相、善恶及四颠倒、见道、修道,能善分别如是等事,是名“智慧”。   所以,佛法中的“智慧”实际上同“智”和“慧”的意思是...,会意。知,亦声。”[6]关于“智”的意思,汉末刘熙在《释名·释言语》中认为:“智,知也,所不知也。”[7]而智所知的是什么呢?汉代贾谊的《治安策》说:“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8]...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30878312.html
  • 佛经启悟法

    业即由思而发之于身语的动作。这三者,合称为身、语、意三业。   业有善、恶、三性。善业能招致乐果,恶业能招致苦果,记业既不是善又不是恶,故不感果。   身、口、意三业,能感果的是善恶二性,这...说法四十九年为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讲这么多年的法,有什么好的修行方法讲一个半小时不就够了吗。。。多说无益,,,那问题出在哪里,,请听我来给你分析:极苦的娑婆,五浊的世界;根纯的众生,福的群众。   ...

    悟实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1241979018.html
  • 佛教电子英文术语(1)

    articulated 已辨 artless 淳 arts and crafts (technology) 工巧 arts and crafts, and fields of knowledge of... 往昔 anxiety 怵心, 恼, 挂念 apart from one's own nature, there is no separate buddhahood 离性别佛 apart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2232479843.html
  • “详考其理,各擅宗涂”——玄奘西行求法的原委

    阿赖耶的异名叫阿陀那,陈真谛三藏译为没,没不就是不失的意思吗!就是玄奘译阿赖耶名藏,藏的作用不也就是受持不失吗?赖耶在三性中,是的;在系中分别,也是三界系及无漏不系的;约三断分别,有漏赖耶的...将其穿越西域,周游全印,所见闻实录的《大唐西域》,视作“重建印度史”无可取代的珍贵史料。   玄奘出生于隋文之朝(隋文帝开皇二十年),成长于盛唐之际,时值中国佛教义学研究之盛世。一般而言,隋、唐...

    昭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2235579872.html
  • 密教纲要 一

    乃必之事。然其致此之由。则以真寂亲王之序既记其事。好事者遂牵强附会。为小说家言。以悦愚俗之耳目。是故其大师之神异也。当住一字顶轮王三昧现昆卢遮那身之前。先入(口蓝)字观。则宫中放火焰。次鍐字观。则...学派   教相有二大学派。曰本有学派。曰修生学派。   今先述本有学派之说曰。万有诸法。棋布宙合。蕃变无垠。即近至吾人之一举一动。一语一默。无论善。无论恶。无论。究其实。悉住于本不生际本有常住...

    王弘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3580097.html